| 客家渊源客家风情 | 客家美食 客方言散论 | 三次大迁徒 | 客方言的形成 | 寻根祭祖 | 客家人界定初论 |  客家研究论
 
 

 

 

 

 

 

 

客方言散论

    如上所述,客方言是以梅县音为代表。可是现今梅县地区包括了七个县(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大埔、丰顺),如果按清代“嘉应五属”说法,则不包括大埔、丰顺两县。旧称“嘉应州”实指五县而言,五县方音不尽一致,声韵调都有差别,故王力《汉语音韵学》第四十七节“客家话”文中说“客家话可以梅县(嘉应州)音为代表”一语,其中括弧“嘉应州”川字,实为不确,因为梅县不是嘉应州,所以王力先生所列客家话“梅县的纽韵调系统”,其中例字归类错误较我,源出此因,譬如“声母”例字纳母[ n ]“弥”错入蛮母[ m ];富母[f ]“话”错入文母[v];癫母[t]“知”为口语土话,书面语当归入壮母[ts];癫母[t]“但”为不送气音,错入悌母[t‘];纳母[n]“难”错入静母[ ts‘] ;壮母[ts]“庶、旨、追、赘、占、战、珍、徵、张、昭、诸、折”等例字错入忠母[t ]为兴宁口音;静母[ts‘]、车、迟、吹、深、缠、阵、重、称、丈、赵、处、彻”等例字错入超母[t ‘],[t ‘]为兴宁口音囹母[s]“射、示、水、税、闪、甚、善、身、赏、烧、书、舌”等例字错入善母[ ],[ ]为兴宁口音;严母[ ]“艺、眼、凝”错入顽母[ ],[ ]为兴宁口音;孝母、[h]“希、随、显、玄、形”等形字,其中“希、显、玄、形”四字当属古音三十六纽中的喉音晓纽[x],与梅县音同,今属舌根音,不能照古分法笼统归入喉音,“随”当归入善母[ ]内。 以上是王力先生误以嘉应州客话代替了客话以梅县音为代表所致之声母例字归类之错误,至于韵母,其归韵例字也同样有此错误,譬如视韵[i]“姊”齐齿呼,错入骂韵[A]齐齿呼中,五华人呼“姊”为“姐”,“姐”是骂韵[A],据梅县口语则有呼“姊”,亦有呼“姐”者,其字音各别;骂韵[A]“我”,开口呼,错入口语拜韵[ai]“崖”;吟韵“临”[im]齐齿呼,又可入征韵[in]齐齿呼;还韵[an]“元、怨、袁、远、权、玄、卷”,齐齿呼,错入跟韵[en]齐齿呼,兴宁口音;迎韵[a ]开口呼“争、生”、齐齿呼“轻、平、命、营、赢”等例字,归韵均有问题,“争、生”二字据梅县书面语当归入跟韵[en]的开口呼中,五华口语属迎韵[aN],“轻、平、命、营、赢”等均属征韵[In],齐齿呼,踏韵[ap]“扎”,开口呼,错入杀韵[at]开口呼;拍韵[ak]“迹”,据书面语当归入视韵[i]的齐齿呼中。 以上是我对王力先生在客方言归韵上的错误的修正。总的说来,客方言韵母也保存了一部古代韵部,如罗氏《客方言.自序》所说:“今考客音耕清韵婴声诸字,与真韵因声诸字无以别也:清韵之情、贞、成、盈、呈,与真韵之秦、真、臣、仁,陈,无以别也;青韵之经、屏、萍、荆,与真韵之巾贫、苹、频,无以别也;真韵之亲音与清同;臻韵之臻音与精同,就如顾(按:顾炎武)说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矣。”这段话更进一步说明了客家话韵母系统与古韵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所谓“非三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是合乎事实的。
     客方言韵母具有[-p]、[-t]、[-k]和[-m]、[-n]、[-N]韵尾的特点,韵尾[-m]和[-p]与《广韵》系统相符,但韵尾[-N]在[ ]与[i]之后变为[-t],“痕”与“真”各别,不相混淆。
至客家话的声调问题,诸家说法,虽不尽同,但对调类的看法基本一致,如“平、入”的阴调和阳调相当于古清音,“上、去”不分阴、阳,调类共分六个,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等,不过,当今五华县口音字调无去声,与清入段玉裁“古无去声说”的看法相吻合,这是可以提供给语言学界研究古音时作参考。对六个调类的看法,虽说一致,但对调值确定如何,各家互有出入,我认为较为接近的调值说法,是应推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所定,阴平“44”,阳平“11”,上声“22”去声“51”,阴入“21”,阳入“4”。有人把阳入定为“42”或“44”,我认为“4”为当,因为客话念阳入时高而短促,如“烈、绝、别”等;有人定阴平为“424”,我认为客话念阴平时无明显的降升,与普通话高平调稍低些,故定为“44”是合适的,但阳平则有高升,应定为“14”为当。其余高低小异,姑从之。
三、有别于普通话的一些语法特点
     如上所述,广东客家大多数是从宋末到明初安顿限于犒劳4下来的,所住多是山区,故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滞留,难免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在语法上,虽然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同,但也有其不同特点。在构词方式上与普通话比较起来,还是同中有异 ,如客话说“人客”,普通话说“客人”;客话说“闹热”,普通话说“热闹”等等。客话的构词方式基本与普通话一致,特别是合成词的附加式,由词根加上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也有前缀和后缀;尤其是客家话在名词的前后,有丰富的词头、词腰和词尾等附加成分,如“阿”字常加在名词前面,表示对亲属或长辈的尊称,有“阿爸”、“阿姆”、“阿哥”、“阿姊”等,有时父母叫儿子,常常在排行的前面加个“阿”字,如“阿二”、“阿三”等等表示亲昵,都与普通话无异,些特点在方言学专家著全国各地里都普遍地概括过,这里不再赘述。但客话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特殊构词方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即“形容词+名词+词尾”‘字’[cts1]”的形式,如“细”[se ]+名词+子[cts1]”:“细妹子”(小女孩)、“细哥子”(小男孩)等,在口语里常说[semolce](或ele)],当今梅县人口语的“细哥子”常常是指末婚的青年男子,含义与以往稍别。又有说:“细人子”[seCcmoicts1cNin]、“细男子人”[seCcmoicts1cNin],它的中心词为“人”、“细妹子”、“细男子”三字均作为形容词附加成分,这是带有比较性质的短语。还有一种属于特殊的虚词词尾,这是客家话口语里常见现象,譬如“添”[ct‘iam]字,如说等一下添(稍等一会)”、“吃一下添”(多吃一会)等。再有一种词腰“唔”[m],认为这是“不归韵者”,在客话中属否定副词,无法归韵,相当于普通话的“不”的意思:如说“这东西你要不要”,客话“要不要?”口语说“爱晤爱?”[oiCcmoiC] ,实际语音为[oiCcmcmoi?],肯定回答为“爱”[oiC],否定回答为晤爱[cmcmoi],从此可以发现,客话在某种句子形式里前后音节存在一种连音现象,正如[cm]这个音,可与下音节“爱”[oi]起连音作用,变为[cmoi]的音节,与英语连音相似。又如问话“是不是?”客话口语为“系”[heC](是),否定回答为“唔系”[cm mieC],可见这种句式里前个音节为辅音“晤”[cm]可与下一音节“系”[heC]的元音拼合后,孝母[h]消失,由开口呼变为齐齿呼[mieC]音了,这是客家话音变的一种特殊现象。还有一种表示性别的特殊词尾“牯”[cku]和“嬷”[cma],常常含动物上,可有时用在人的“称呼上”,如“某某牯”、“某某嬷”。
    又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构词方式,也很值得我们注意,我把它归纳为“名词+动词+重迭+词尾‘子’[cts1]” 方式,例如:
   (1)目冒 ,客音[mauC],客话描述人的眼睛低下看,常说“目目冒目冒子”。客音[cts1](音兹,下同)。《说文》“目冒 ,低目视也”。
   (2)目买 ,客音[cmia]。客话描述人的眼睛视力差,好象又在导找什么东西似的,常说“目目买目买 子”。《说文》“目买,,小视也,莫佳切。”
   (3)目党 ,客音[ctaN],与普通话“当”音锭似。客话描述人用直视眼看人,常说“眼目党目党子”。《说文》“目党 ,目无精直视也。”
   (4)目毛 ,客音[cmo],客话描述人的视力不好,常说“目目毛目毛子”。《说文》“目毛,目少精也。”
   (5)瞑,客音[cmi],客话描述人欲睡未睡之时,常说“目瞑瞑子”。《说文》“瞑,翕目也。”
   (6)眈,客音[ctam],客话描述人有内心活动,别有他图的样子,常说,“眼眈眈子”或“头眈眈子”等。《说文》“眈,视近而志远也。丁含切。”
   (7)  ,客音[cpien],客话描述小孩对案不食而眨白眼,常说“眼   子”。《说文》“  ,小儿白眼视也。”
   (8) ,客音[luC],客话描述小孩精灵、眼睛常动不定,常说“眼珠   转”。《说文》“  ,目睐谨也。”
以上八例就是客方言动词重迭后加上词尾“子”[cts1]。表示对一个人的智愚、状貌神情态度的描述,在客方言中,应该说是描述性较为形象的语言,这种构词方式与现代汉语殊别。
     客方言三称代词“我、你、他”有“数”和“格”的语法特征,譬如单数“我”[cNo],在口语里说“崖(  、涯)”[cNai],单数“你”[cNl],口语里说“唔”[cm、N]有说[cNi]的(大埔),单数“他”,口语说“  ”[cki]。如果三称代词要变为复数的话,在梅县口语里称“我们”为[cNaicten]或[cNaictencNin],称“你们”为[cNcten][cNctencNin],“称他们”为[ckicten]或[ckictencNin]。在“格”的区别上,“崖(  、涯)”[cNai]为主格,如三称代词用和物主代词(领格)即与英语“所有格”相当时,则“崖(  、涯)”[cNai]当读为[cNa]“你”[cNi]当读为[cNie]或[cNia],“他”[ct‘a]当读为[ckie]或[ckia];称物时为[cNakeC]、[cNieckeC]、[ckie keC],其中的[keC]相当于普通话领有者“的”字,后面可省去心词名词,如说“我的钢笔”[cNai keC ckoN pitC],常常省去“钢笔”,在对话中多说为[cNaikeC]或[cNa keC]。 客方言在远旨和近指代词的区分上,仅仅靠声调,与声韵无关,如远指“那里”,则说[keCcle],“这里”说成[ckecle],可是疑问代词“哪”和指示代“那”在声韵上就不同了,如说“哪里?”则说[NaiCcle?]或[naCcle](动词词尾)[ce],表示动作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但客话可以在句末,也可以放在句中,如说“他来了”,则说成[ckicloice],说“我吃了饭”为“[cNaisetCcefanC];如果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就在动词后加个[cten],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可放在句末或句中,如说“你端着”,则为[cNctuancten],说“他端着饭”为[ckictuanctencfanC]。” 此外客家话在形容词后加衍声重迭音节、动宾搭配的特点、比较句、处置句的特点等等与普通话的产差异,各家专著均有述及,在此仅作一点补充,管窥之见,望专家指教。

《==上一页

建议使用IE4.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800*600观看

版权所有: | 网站信箱:[email protected] | 联系电话:(0753)227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