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家研究 >> 正文
客家先民的三次大迁徒

转自: 时间:2005-1-12 9:35:28
  编者按:罗香林,兴宁县人,近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著述甚丰,本文节选自他的名著《客家研究导论》。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三一一年),匈奴族刘曜,会同族石勒,出兵攻陷洛阳。不数年,石勒尽取幽、并诸州,又西破刘曜,南取豫州,徙都邺城,控制淮北。而东胡族鲜卑慕容氏,亦相继入寇中国, 于石勒衰落后,尽得青、翼、幽、并、荆、徐、司、豫诸州。氏羌族符氏,又乘着慕容氏灭石的时候,占据关陇,东向寇掠,旋复战胜慕容,西取凉州,南陷淮水。前此汉族居于陕西、山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的,至是亦惨遭外族的蹂躏,流漓颠顿,转徙南下; 仕宦人家,多避难大江南北。当时号曰:“渡江”,又曰:“衣冠避难”;而一般平民则多成群奔窜,号曰“流人”。就中如秦、雍(即今陕西、山西一带地)等州的难民,多瞳向荆州(即今湖北一带)南徙,沿汉水流域,逐渐徙入今日湖南的洞庭湖流域,远者且入于今日广西的东部, 是为南徙汉族的第一支派。而并、司、豫州的流人,则多南集于今日安徽及河南、湖北、江西、江苏一部分地方,其后又沿鄱阳湖流域及赣南及闽边诸地,是为南徙汉族第二支派。此外,青、徐诸州的流人,则多集于今日江苏南部,旋复沿太湖流域,徙于今日浙江及福建的北部, 是为南徙汉族第三支派。
     晋代汉民族大迁徙的景况,已略如上述。现在进言客家先民的源流和组成...... 东晋永嘉以后,中原第二支逃难的汉族,向南播迁,远者已达赣省中部,其近者则仍淹迹颖、淮、汝三水之间,浸至隋唐,休养生息,劳困渐苏,慢慢的乃得其比较安适的生活,故自东晋至隋唐,可说是客家先民自北南徙的第一时期。 然而,不久,这种比较安适的局面,又给天灾人祸破灭尽了,客家先民又从事第二次的迁移运动了。这次迁移的动机,可说由于唐末黄巢的造反...... 黄巢自发难至称帝,中间曾经其屠杀的,以今日省分计之,前者殆达十省,就中尤以今河南(非唐河南道)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东南二部,广西东南部,广东中部、西北部,江西中部、北部,福建西北部、北部,及安徽南部西部,变祸最烈。而第一次逃难后客家先民的居地, 乃适当黄巢辗转寇乱的要冲,为着救死求生,于是他们只好再向别的地方奔逃去 。当时全国扰攘,民无宁居,惟江西东部、南部(即今上饶以南,赣水以东),福建西南部(即今旧日汀州八属)及广东东部、东北部(即清南、韶、连、惠、潮、嘉各属)侥幸未受巢害,比较堪称乐土。 其东晋第二支逃难汉族之栖息于河南西南部、江西中部北部,及安徽南部的,至是遂有一大部分很幸运地得迁于上述的乐土居住。 自黄巢乱后,朱全忠寻于天 衤右 元年(公元90年)轼唐昭宗,越二年遂受禅为皇帝,改国号曰“梁”,遂开五代割据纷争的新局。而寿州人王绪,则先于中和元年(公元884年)盗据本州,旋攻陷光州,被秦宗权表为光州刺史,绪乃以固始县佐王潮为军正;其后为宗权所击,乃举光 、寿二州兵九千人,渡江入赣,掠九江、南昌、赣州诸地,于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陷汀、漳二州;旋潮复擒杀王绪,自领其军。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朝廷以潮为福建观察使,后王潮死,其弟审知,代行潮事。至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遂被命为闽王,而颖、淮、汝三水间留余未徙的东晋移民,至是亦渡江南下,至汀、潭、依王潮兄弟。这种移民,亦可说是一部分的客家先民...... 可知黄巢造反确曾促成客家先民第二次的迁移运动了。这次迁移,其远者已达循、惠韶等地,其近者则达福建宁化、汀州、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则在赣东南各地。其后宋太祖统一中国,结束了五季分争割据的局面,而陆续南下的汉族,始得稍为安适。
    然而,不久又遇着宋高宗的南渡,元人的南侵,客家先民,迫于外患,不得不又从事第三次的迁移。盖宋自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南渡,即位南京,迁都临安以后,国势日弱,朝政日非,而人主又复信任韩伦青、贾似道诸臣,上昏下佞,只知偷安,不思御侮,始则见辱于辽金, 终则灭于元主。恭帝德 衤右 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临安陷落,恭帝“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诏谕郡县,使降大元”。五月,“陈宜中等立是(益王)于福州”。九月,元兵从明州、江西,两路进福。招讨也的迷失会东省兵于福州,元帅吕师夔、张荣实,将兵入梅岭。景炎二年(公元1 277年)正月,兵破汀关,是时,宋臣文天祥、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诸人,犹力谋抵抗,而闽、粤、赣义民,起而勤王抗敌的,亦前仆后继,曾不少衰。于是而闽赣粤等交界地,遂成为双方辗转攻守的场所。向日居处此土的客民,或则辗转逃窜,流入广东东部、北部,或则愤起勤王,随从 帝驾,战死于 石冈 州或崖门。而其结果,则成为管家第三次的迁移运动...... 关于南宋客民大迁移的问题,温仲和《嘉应州志》卷七《方言案语》曾稍为论列。他说: “......南宋王象之所著《舆地纪胜》一书,其所引图经,今已无传。其于梅州引图经有云:郡,上旷民情,而业农者鲜,悉赣汀侨遇者耕焉;故人不患无田,而田每以工办不给废。则今言之,嘉应之为州,山多田少,人不易得田,故多贾于四方,与图经之言正相反,安有不患无田之事哉; 然由其说可以知南宋以前,土著之省,而汀赣客民侨寓之多(其实所谓多,亦对着“无”说的,由《寰宇记》所记观之,实际尚比主户差得很远)。故《太平寰宇记》记载,梅州户,主一千二百一,客三百六十七;而《元丰九域志》载,梅州主五千 百二十四,客六千五百四十八,则是宋初至元丰, 不及百年,而客户顿增数倍,而较之于主,且浮出十之一二矣......” 此种元丰以前的梅州移民,其时亦还不甚安稳,多复散之四方。这是因赵宋末叶,潮梅一带,每为闽赣盐寇所扰害。元史地理志载,梅州户二千四百七十八,人口一四千八百六十五,较为元丰《九域志》所载,已不及十分之二。这可知,当日想入梅州客民,多数初移未久而又他散了...... 到了元末,广东东部北部,诸客家移民的住地,政府已无法将主客户分别立册了。所谓“其后屡经丧乱,主愈弱,客愈强,至元初,大祗无虑皆客,元史所载,亦不分主客,疑其时客家之名已成无主之客矣(见《嘉应州志》卷七方言案语)。这可知广东的客家,大半实自宋末到明初才盛起来的。 作者:罗香林

        

发表评论】 【 】【关闭窗口
【 相 关 文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