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粤北新丰县采访,常常听到有人介绍说,当地的民居建筑九栋十八井,是粤北新丰客家围屋的杰出代表。
九栋十八井大宅院位于新丰县马头镇潭石村兴昌围。兴昌围离新丰县城约十公里,离广州也就一百多公里路。兴昌围紧靠新丰江,在古时是个交通要道。未建新丰江发电站时,新丰江可以通航到东江,然后经东江到惠州、广州。
九栋十八井始建于清康熙初年(一六六零年),至雍正初年竣工,历时八十多年。它的创建者为该村温氏开基先人、清朝初期曾任布政使司的温可中。后来温可中的两个儿子也做过朝廷的六品官。因一家人中三个人都做过六品官,所以当地有“三世六品”的典故。
据温氏后人口碑资料,当时,温氏家族在邻近的河源等地购置有二百多公顷良田。而他们建起的这座九栋十八井大宅院也成为方圆百里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建筑。
九栋十八井建筑用地约五公顷,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很有气势。建成横三栋、纵三栋,名谓九栋,共有一百六十六间房屋;每三栋各有六口天井,共为十八井,故称九栋十八井。它的整体平面基本上是一个大的椭圆形,接近现代的田径体育场,但比体育场要大得多。中间主体部分为房屋建筑,屋前为长方形禾坪,再往前是半月形池塘,屋后是半圆形的山坡或林地。
九栋十八井的结构独具匠心,它的楼阁高十二米,天井,檐阶用长石条嵌镶。大厅堂使用青石柱文撑着木质支架。中栋大厅三栋为主建典范,金字木架均雕龙描凤;前栋两个厢房,用屏风板四块代墙,每块屏风皆刻有山水、花鸟、人物浮雕。中间三栋正门两侧设有前廊,均用青石作支柱,雕梁画栋,气势壮观。楼阁的窗是用大青石打凿成的,大厅门框门槛全用青石精刻。正大厅上方悬着一块“竹梧堂”金字匾。中心栋大门上挂着刻有“三世六品”镀金匾,中厅栋梁悬挂着“奉天敕命”镀金牌匾。
九栋十八井的施工、选料十分精细,据传,大厅堂内的火砖墙,全部火砖经过人工细磨光面,当时规定一个小工一天只能磨三只砖,要的是精工出细活。
据了解,温氏族人从九栋十八井建成之日起,就一直在围屋内安居乐业。九栋十八井也一直保存有许多宝贵的文物资料,可惜在文革时大部分被毁。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该围屋共培育出二十多名大学生。
如今,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新的活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屋虽好,但也难以满足人们对新生活新环境的企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居住在九栋十八井里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往外搬。迄今,几乎已是人去楼空,显得有点荒凉。现在这座古宅里只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居住。
所幸的是温氏后裔很重视保护祖先留下的东西,他们自愿募捐准备修缮这座古宅。新丰县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也正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资金一起来参与保护。 (文/冯昶 李凌 张文聪 吴江)